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推动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2022-03-23 14:06:31


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农民乡村文化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推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优质的乡村建设人才,将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职业教育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针对“三农”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越来越受到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逐步成为共识,初步构建起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品牌项目,职业教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

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健全。截至2019年底,全国举办设有农学或涉农专业的本科院校265所,举办涉农高职院校162所、涉农中职学校270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462所、县级职教中心1949所、农村成教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50042所,初步形成了多层级、广覆盖的涉农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二是政府统筹、多部门协作,农村人才共同培养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根据2018年教育部职成司组织的职业教育大调研,调研的各县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共同参与、教育牵头、部门协作、分工负责”的农村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健全了县主要领导负责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保障,教育培训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得到强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手段。农村职业学校和成教文化技术学校紧跟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探索形成了一些职业培训新机制、新方法,对培养高素质农村人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职业学校和成教学校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结合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建设,开发乡土特色教材,传承优秀文化和传统技艺,巩固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588ca3c940689cdc429aa5f58ad3e5d9.jpg

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仍是教育系统的短板

人才不兴,则乡村难兴。虽然近几年职业教育和培训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仍然是短板,与乡村振兴的需求不适应。

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学农与离农现象并存。一是农科专业招生难,涉农职业教育农学特色淡化。由于招生困难,涉农职业学校数量与招生规模逐年萎缩,学校迫于生存,或升格,或合并,或撤销、停办农科专业,农学特色淡化。二是学农与离农现象并存,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吸引下,部分学生进入学校时选择了涉农专业,但后又通过转专业、升学等方式离开涉农专业。此外,农业农村部相关调研报告表明,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薪资水平偏低、职业上升通道不畅,涉农专业毕业生选择农业行业的意愿不高,大部分学生最终到不了建设乡村的“主战场”。

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弱,服务能力亟待加强。一是基层职业学校基础能力薄弱,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农村职业学校面临办学条件差、服务能力弱、实训基地建设落后与招生困难的恶性循环,在回应乡村振兴等社会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专业设置明显滞后,固守传统教育观念。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发展,涉农专业已不再是过去传统的“农”字头的专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的出现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虽然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由审批制改成备案制,但仍缺乏灵活性,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

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有待提升,系统化培养尚未实现。一是教育培训管理规范和教学标准不统一,评价机制不完善。由于涉农教育培训机构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没有统一的教育培训标准和评价机制,培训效果不理想。二是办学模式缺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大部分地区针对农民的学历教育还停留在固定学制的全日制办学模式,而“弹性学制”“农教融合、半农半读”的教育模式缺少财政支持。三是重培训轻学历的现象普遍存在。基层普遍没有建立培训与学历衔接机制以及系统化培养机制,“点式”培训难以培养农民的可持续致富能力。

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缺少相关政策支持,改革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没有针对性政策,招生与就业问题突出。虽然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减免学费的政策已全面落实,但缺少针对涉农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的优惠政策,加之涉农行业本身缺少吸引力,致使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减少。二是相关机制不健全,涉农院校缺少开展涉农培训的积极性。由于相关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政府购买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排除了属于公益一类的职业院校,大比例的培训项目被民办培训机构承接,出现了民办培训机构承接培训项目后到职业院校租借实训设备和聘请教师的情况,严重挫伤了职业院校承接政府补贴性培训项目的积极性。

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

职教不进村,乡村难振兴。“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作出的决策部署。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发挥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优势,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把涉农人才培养和就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强化考核。各级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抓部署重落实。教育部门要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标准制订、指导职业院校培养培训工作和督导评价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农业农村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和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等工作;人社部门要做好农业农村人才激励、推动就业政策服务落实和技工院校培养培训等工作;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逐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

启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教育链和人才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衔接,增强职业教育受认可度和吸引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具体工作包括:开展涉农人才培养与乡村就业岗位大调研;制定以“定岗定编”就业为主的高素质乡村人才吸引政策;建立健全县、乡、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推动地方先行先试创立县域农民学分银行;启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启动涉农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农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施智慧农民信息化工程;实施涉农职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启动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引领工程。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重视乡村人才培养的浓厚氛围。教育部可协同相关部门组织乡村创新创业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多种多样的组织交流活动。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契机,重点宣传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先进单位及个人,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加强对返乡下乡人才创业成功经验的宣传,发挥他们的“头雁”效应。多部门共同努力,营造重视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的浓厚氛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荐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