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经过5年建设,即将进入新的5年。在这个节点上,《在线学习》杂志记者就开放大学建设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采访中,杨志坚校长回顾了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历程,他强调:“解放思想是开放大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解放思想要贯穿于开放大学建设的全过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
解放思想重点在三个层面
记者:自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启动以来,您多次强调要解放思想。在7月6日于合肥召开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会上,您又再次强调。这是为什么呢?
杨志坚:思想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回顾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每一次历史性跨越,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同时,每一次解放思想都伴随着思想禁锢的打碎和理论、实践的创新与突破。
2012年7月31日,刘延东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对开放大学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之一是,要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重提并强调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放到一个特别突出的位置。如果思想是被束缚的,如果思想是被囚禁的,我们就无法认识新事物,就无法进行改革,更谈不上创新,也就无法探究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之路。因此,解放思想是开放大学建设中解决面临的问题和继续推进的前提和基础。
记者: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中,您认为解放思想应该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志坚:第一,对外国开放大学的模式、机制等不能照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我认为,我们的电大系统虽然没有开放大学之名,但是有开放大学之实。我个人理解,《纲要》里提出的办好开放大学,意思是说有了的就要把它办好,不是说我们过去没有现在要兴办。
为什么说要办好?是因为并没有办好。那么,没有办好体现在哪里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开放大学研究不够。
从1978年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到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我们都是把英国开放大学作为一个鼻祖,作为一个满是光环的榜样来学习。学习是必要的,正是因为学习才产生了广播电视大学,但是,学习绝不是盲目的,绝不能忽视中国的特定的历史、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而简单照搬、复制其模式、机制。 在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中国的开放大学和世界的开放大学有很多共同点,但是背后的制度、政策以及担负的使命等并不相同。英国开放大学有政府财政支撑,仅是用另一种方式普及高等教育。而中国的开放大学却肩负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使命,是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
所以,在建设开放大学时,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要解放思想,从“言必称英开”的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之路。
第二,开放大学不能向普通高校回归。长期以来,我们除了学习英国开放大学之外,更多地是以普通高校为参照物。现在开放大学建设中面临的很多问题,包括内容庞杂、学术化、质量标准模糊等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当然,电大和普通高校都是举办高等教育,有着共同的规律,参考普通高校的理念、模式、机制包括质量标准来衡量、引导电大,我认为这是没错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电大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包括整个组织体系等,都和普通高校有很大的不同。普通高校面对的是全日制学生,我们面对的是在职人群;普通高校是培养精英,我们是普及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是一个点,我们是把一个点上的大学延伸到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把普通高校的经验、机制、模式等,通过研究、改造,用于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套用。
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够,如果不解放思想,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从自己的服务对象出发,不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从全民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我们就无法错位发展,就无法回应政府、社会的诉求,无法办好开放大学。所以,在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向普通高校回归的倾向,普通高校情结必须抛弃。
第三,对于历史要以批判的精神去继承。我们不能割裂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局面,很重要的得益于我们过去的历史。正是因为历史发展所积攒的理念、模式、体制,才有了今天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和进展。
但是,恰恰又因为这样的历史,电大系统在学习英开、普通高校的过程中形成的模式、机制,在新时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谈到改革就说起过去,讲到创新就想起前辈教诲,我们就会背上传统的包袱,就会因历史而走得艰难。所以,对于历史,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要在批判中继承,这是我们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考量。
国家开放大学是四位一体的新型大学
记者:对开放大学一直有一句话,叫做“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请您描绘一下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怎样的大学,它“新”在哪里?
杨志坚:从2011年5月教育部党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到现在已有5年的时间。总体上看,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开了一个好局,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新型大学雏形初步呈现,迈出了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第一,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办学体系覆盖全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延伸到各个角落的办在社会中的大学。
第二,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互联网+”的大学。这个大学用现代信息技术作支撑。如果不是基于网络,这个大学就无法实现优质资源的推送、集聚和共享,就无法实现远程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无法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的学习。
第三,国家开放大学是学历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大学。它通过学分银行的制度框架,实现了学历教育之间、非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以及横向沟通、纵向衔接。
第四,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六网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培养目标。到国开读书的人,尽管有学历的需求,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素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国开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各种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社会成员或公民。
国开采用“六网融通”的培养方式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身处城市抑或乡村、无论从事多么繁忙的工作、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并在学习空间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获得远程学习支持,并和学生、教师、社会产生广泛的联系,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集实体、体系、联盟、平台四位一体的新型大学。它是一个办学实体,有学位授予权;它是一个体系,由分布在全国的跨区域、跨行业、跨组织的体系组成;它是一个联盟,大家集约集团办学,在体制上有各自归属,在业务上实现统一;它是一个平台,一个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在平台上,参与者可以建立各种小平台,实现错位发展,为老百姓提供各种服务。
记者:办学组织体系是这个新型大学的重要特征,那么国开将怎样构建这个体系呢? 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是既要进行“旧城”改造,又要进行“新城”建设,还要在“旧城”里面建设“新城”,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最重要和突出的问题是质量、声誉和品牌问题。没有质量就没有口碑,没有口碑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不会有未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机的、高效运转的办学组织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将按照“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基本框架,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集约集团办学、共建共治的开放式办学组织体系。
我们将在机制上进行创新。第一,建立理事会和校务委员会,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学校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
第二,统一办学、分级管理。实施“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评价”,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等业务的一体化运作。假如麦当劳在西北卖牛肉拉面,在天津卖狗不理,在东北卖猪肉炖粉条,麦当劳无疑会死掉。国家开放大学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实行五个“统一”。另外,要加强总部和分部的统筹管理作用,总部统筹全国,分部统筹区域。
第三,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国开是由不同性质、特点的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和相关社会机构合作共建组成,都要按照“错位发展”原则和相关建设标准,开设有特色的本专科专业,放到国开平台上,通过一定的机制,让大家共享资源。
第四,成本分担、利益分享。学历教育按课程学分收取学生费用,并根据共同协商的比例划分使用。非学历教育以项目协议方式明确具体经费投入与分配办法。
第五,自愿加入、依规退出。国开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各单位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参与相关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的共建共治工作。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如果有意退出,可依据相关规定申请退出;对未能有效履行合作共建职责的,国家开放大学也可要求其退出。
我们要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开放的心态,更开放的模式,来推进国开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国开是“公共所有物”和“公共事业平台”,与参与建设的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之间的关系,是责权利明确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您对开大、电大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如何看待的? 杨志坚:挑战大于机遇。远程开放教育市场已经不仅仅有电大、自考、网院,普通高校、高职还有互联网公司都希望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应该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放下过去的矛盾和恩恩怨怨,要考虑怎样联手,怎样抱团,怎样壮大自己的实力,携手面对外部的威胁。
对于电大系统目前的状态,我有三个基本判断,这也是得到大家认同的。第一,谁都想独立。第二,谁都没有能力完全独立。第三,独立以后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因为落单的羊面对着狼群,与一群羊面对着狼群,其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只有抱团,像欧盟那样统一欧洲市场,变成世界政治的一极,才能有话语权,才能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国家开放大学是要靠市场,靠契约精神,靠寻求最大公约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去创造一个有着勃勃生机和活力的体系。国开要用宽广的胸怀、战略的视野、做大做强的决心,去引领这个系统,把蛋糕做大做强。而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靠行政手段维持这个系统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长久。
记者:请您谈谈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的进展。
杨志坚:现在,要求加盟国开的实在太多,仅行业部委就有十几个。此外,一些普通高校也已经与国开展开了合作。这些进展都说明,国家开放大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美好的未来。我们要有模式自信、架构自信、道路自信,我们能够和普通高校等对手PK,能够矗立于大学之林。因为凭借我们的模式,国家开放大学能够后来居上,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回顾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历程,您有怎样的感想?
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目前的走势,并没有偏离原来的方向,都是在按照2011年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一步步在落地。当年我提出云路端、五分钟课程、六网融通、学分银行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理解,现在不都在逐步成为现实吗?
我认为,在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跳出电大看电大,一定要看到大局。要看到电大在大学群中处于什么位置,政府是如何评价的,社会是如何看待的。如果仅仅局限于电大,就只能看到矛盾纠葛、问题成堆,就不能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转眼5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5年。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2016年开始,要逐步从外延发展转到内涵发展,以提升质量、形成品牌为目标推进各项工作,让国开的雏形逐步成熟、逐步定型,到2020实现《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大战略目标: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点。
我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这个目标一定能够达到。